什么是零申报
0申报:是指企业纳税申报的所属期内没有发生应税收入,当期增值税、企业所得税等真实申报数据全部为 0,从而进行的申报。
0申报有哪些误区呢
1. 零税款 = 零申报:公司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,当月销售收入若可享受小微企业增值税免税优惠政策,并不可以零申报。不用缴纳税款并不等同于零申报,企业在享受优惠政策的同时应向税务机关如实申报。
2. 当期未取得收入就零申报:新成立企业没有收入,但存在已认证的增值税进项时,不可以零申报。正确做法是在申报表中填写 “0” 销售额,并在相应栏目填入已认证的进项税额,避免逾期未抵扣。因为若因未发生销售办理零申报,未抵扣进项税额会造成逾期抵扣而不能再抵扣。
3. 免税收入做零申报:已办理增值税减免备案的公司,即便销售未超额度,符合免税条件,也不可以零申报。应在申报表中如实填报免税收入,而不是进行零申报。按照相关规定,办理增值税减免备案的纳税人应纳税额为零,但仍需向税务机关如实申报。
4. 已缴纳税款做零申报:例如提供建筑服务的公司已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并缴纳税款,不可以零申报。应在申报表中填写实际的销售收入,系统会自动生成已缴纳的税款进行冲减。虽然代开发票已经缴纳了税款,依然不能简单地做零申报处理。
5. 企业长期亏损,企业所得税零申报:企业长期性亏损不能随意零申报,恰当的做法是如实申报亏损数据。企业亏损可以向以后五个纳税年度结转弥补,如果当年企业所得税做零申报,第二年盈利了就不能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,会直接给企业造成损失。
0申报危害有哪些?
1. 被税务机关重点监控:税务机关会将长期零申报的纳税人纳入重点监控范围,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纳税评估。若发现企业存在隐瞒收入、虚开发票等行为,会要求其补缴当期税款与滞纳金,并按规定处以罚款;情节严重的,将被移送稽查。
2. 影响纳税信用等级:1 年内连续 3 个月或累计 6 个月零申报,纳税信用等级就不能评为 A 级。若企业提供虚假的申报材料去享受税收优惠,纳税信用将直接降为 D 级。纳税信用等级降低后,企业在发票领用、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等方面都会受到限制 。
3. 发票管理受限:对于长期零申报且持有发票的纳税人,发票会被降版降量。这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,比如因发票数量不足而无法满足业务开票需求。
4. 面临罚款处罚:若企业有收入却进行零申报,属于偷税行为。一经查实,不但要补缴税款和滞纳金,还会被处以罚款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